早期的人食用吻仔魚是為了補充鈣質,可是現在食物這麼多根本就已經不用吃吻仔魚來補充鈣質了!


少熬夜,少喝酒,少抽菸,多吃蔬菜,少油膩,少吃肉類,作息正常,碳酸飲料不要碰,多喝白開水,情緒管理好一點,都是自己的問題,出了狀況不反求諸己反而到處找偏方!現在還發現吻仔魚顏色越白越有可能是漂白,所以現在市場上很多都改賣灰灰顏色的吻仔魚,真是可悲之極,為了補充鈣質反倒吃下一堆漂白劑,越吃問題延生越多,天作孽猶可違,自作孽不可活。 


越寫越激動...情緒管理得不太好,喝杯冰涼的啤酒解渴吧! ( 啊! 被發現了嗎? )....  皮蛋粥


 


曾經有人算過一杯量米水的吻仔魚,居然有5仟4百多隻魚耶!小魚苗還來不及長大,


就被人類捕捉來,然後吃掉了。也因為如此,自一九七七年後,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。


全世界也只剩下我們和日本還在吃吻仔魚,而日本的吻仔魚是台灣出口的。


所以,從今天起,我們不要再吃吻仔魚了,也希望您能加入這個行列。


在此,和大家分享廖鴻基先生寫的這篇文章:


廖鴻基先生文


曾和一位老船長聊天,談到漁獲現況,老船長嘆了口氣回答:「現在的魚仔,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!」


一時聽不懂老船長的意思 -- 魚仔談戀愛?魚仔沒機會談戀愛?


最後,老船長蹙著眉頭說:「連吃奶嘴的都不肯放過,哪有機會談戀愛!」


老船長沿海浪濤裡打滾四、五十年,見證了台灣沿海數十年來的枯榮;我能感受他幽默背後的沉重和沉痛。


台灣沿海曾經是漁產富饒之鄉,為何短短才幾十年,我們已經走到幾乎無魚可捕的窘境?


老船長說出了魚源枯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-- 撈了太多吻仔魚。


我們愛吃吻仔魚,說是鈣質豐富、營養豐富;我們一口就吃掉幾百條,一餐數千條地囫圇吞 … 因為嗜吃而渾然不覺,我們已經吃掉了曾經豐盛的沿海漁產資源,同時也贏得了嗜吃魚苗等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惡名。


根據水產試驗所一份研究報告指出,吻仔魚是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,牠們是海洋魚種數量及海洋食物鍊的基礎。


海域若失去了這樣的基礎,研究報告中已清楚的指出後果 ---這樣的捕撈情況若是不加以管理和改善的話,最後,可能導至整個沿岸漁業的滅亡。


照理說,吻仔魚除了是多種魚類的數量基礎,同時牠們也是多種魚類願意靠岸覓食的主要原因。


吻仔魚的確是重要的食物,但是是許多種魚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,而絕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。


沒人不曉得,沒有小魚就沒有大魚的簡單道理,而我們吃吻仔魚竟然一吃吃了一百多年,那樣無骨、無刺、糊裡糊塗地吃掉了我們的海洋生機。


日本人發明吻仔魚雙拖網後,很快的,日本漁業當局瞭解這是一種嚴重破壞沿岸漁類資源的不當作業,因此日本早已停止使用吻仔魚雙拖網作業。


而台灣卻在1977年間大量從日本引進他們已經禁止使用的漁具及捕撈技術,並在我們的沿岸海域如火如荼地大 肆捕撈;並且,還將吻仔魚大量外銷到日本。


從沿岸漁撈統計資料不難解讀,自1977年後,我們的沿岸漁獲量直線下墜,從此,台灣沿海再也沒有春天。
吻仔魚雙拖網作業效率高,撈獲量大,最終的網袋網目僅 1.4mm,差不多就是我們家裡紗窗網目的大小。


研究報告清楚指出,自1977年後,台灣沿岸漁村已經起了生態性的變化 ---


1.沿岸漁場消失


2.沿岸漁村經濟衰退


3.漁民間因資源掠奪性漁法的介入而糾紛不斷


4.捕不到魚,漁民無以為生終至鋌而走險走私危禁品戕害台灣社會。


理由十分充分,證據也十分明顯,我們沒有道理放任這樣嚴重傷害海域資源的漁撈行為繼續下去。


如果還想看到沿海魚群跳躍,還想繼續有魚可捕的話,我們必需有所覺悟及有所抉擇:


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橫霸地姿態大小通吃、糊裡糊塗的吃。


況且,把那樣出生不久,彷彿還在吃奶嘴的小魚苗像吃米粉一樣的扒著吃,確實有失我們所以為一個人、為一個海洋國家子民的基本風度。


消費者有絕對力量來影響生產者的方向,拒吃吻仔魚,讓我們展現對鄉土的大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皮蛋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