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覺得設身處地為他人想其實不容易,因為年紀,經驗,生活環境,語言的不相同導致不容易做到。

只能說多寬容一些,見怪不怪,少一些批評吧!

 

 

 

父親的窗外:







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yop/archive/2010/05/09/498323.html


父親五十五歲從省公路局退休後,就一直未再就業,那段漫長歲月中,父親有了一個新的興趣,對投入信箱的一大堆廣告,除了仔細閱讀,有時還會蒐集剪貼。

如果收件人是他時,則如獲至寶,喜形於色, 看得津津有味;有時,還會跟對方聯絡,我真擔心他被詐騙,於是得三不五時提醒他:「爸!這是廣告,東西沒那麼好!」 但他還是不厭其煩從頭到尾看完,還拿廣告中一些與我不相干的事跟我對談,我深覺無聊,就不太搭理他,如回答,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說: 「爸!你以後不要再看這種廣告信,好不好?這種豪宅,我們哪買得起!」

後來,我變聰明了!只要有機會,就先一步到樓下信箱把垃圾廣告,或一看就知是寄給父親推銷商品的信件,加以過濾後,扔掉。父親八十五歲過世前幾年,行動不便,已無法下樓,大部分時間,都是望著窗外,樓下信箱全由我我處理了,當然此一段時間,他一張廣告也拿不到,看不到。

幾年前,我也開始失業在家,又因年齡偏大,賦閒閒至今,不知不覺與社會脫節,平日往來的朋友,也愈來愈少,我不習慣與陌生人搭訕聊天,出去旅遊又缺乏經費,加上鮮少出門,除了電視與報紙外,漫漫長日真不知如何打發,平常我是不寫信的,除了紅白帖外,也很少收到信,慢慢地與外界互動減少,有一次接到一封信,收件人是我,打開看,是大賣場廣告,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得到我的個人資料,但是這一封信,讓我感到好像世界沒有遺忘我。

從此閒來無事時,大量的垃圾廣告變成我打發時間的讀物,附帶也成為我對外汲取新知的一個窗口。 直到有一天,妻跟我說:「怎麼你跟你爸一樣喜歡看廣告?」我才驚覺父親生前的事來,在父親往生生那麼多年後,也才體會出父親為什麼把廣告信件拿來那麼仔細看,那是父親入土前對外的唯一互動啊!而這個隔絕他與外界互動窗口的劊子手,竟然是我,他那無知、殘忍又沒耐心的兒子。

記得父親看不到廣告後,與我的談話題材也少了,他那大部分望著窗外的時間,我現在想:那是他在等著郵差投遞廣告信件嗎?

老原按:
這是我妹寄來分享的文章。 我真的覺得:為人在世,絕不能忘記的是:別人與我們不同,那些我們看來異常無聊無意義無所謂的事,對那個人或許有重大意義。如果那行為並非傷天害理,就給他一點空間,讓他保有他自己的古怪或無聊或無意義。如果那行為我們覺得難以容許,請理解他在走與我們不同的路。我們或許不贊成他,但是他或許也不贊成我們,只是他們沒有來阻止,那麼是不是我們也該給予相對寬大的對待呢?
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皮蛋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